师部故事之一:武威新城大院的前世今生

来源:爱民航 2022年03月07日 浏览量:

武威新城是56师驻扎了四十一年的军营。

在这里当过兵的都知道,这里曾是一座旌旗猎猎,马蹄声碎的古老兵营。

有人说这里是左宗棠的粮仓,有附近的“发放公社”为证;有人说这里驻过马家军,周边仍住有不少姓马的人;有人说这里关押过西路军,有满院的红军杨为证;有人说这里原来叫炮校。

武威新城的正规名称叫“满城”,是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满城,一般是指清朝满族人建立的兵营,这种兵营如果建在原先的老城里,当地人称“里城”,兵营建在城外则称满城。“新城”是相对于老城而言。

大清王朝在其上升期还是非常厉害的,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并将其重新纳入版图,与准噶尔贵族进行了长达70年的战争。这场仗从爷爷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响,一直到孙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才宣告结束。期间双方打了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最终清朝以胜利告终。

而武威驻军,始于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1735年3月,雍正指挥清兵经历了八年的艰苦征战,暂时将准噶尔叛乱弹压了,他为了巩固战果,萌生了扩充在凉州(武威)驻扎八旗军想法。他认为,凉州为甘肃咽喉,通省关键,驻扎一支能进行小规模战斗的野战部队十分必要。于是,清廷决定扩大武威的驻军规模,驻兵二千名(后又增加骑兵一千人、守城兵六百人)。由西安将军秦布负责指挥并提供给养。“官兵俸饷口粮草豆等项,照西安之例支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1735年满城大院建成之前,大清朝常驻武威的兵员较少,象征意义大于守备意义。

雍正皇帝定下决心修建满城不到半年,就闭眼蹬腿驾崩了。据说他死得突然,头天还在披阅文件,第三天晚上就慌忙叫人立下遗嘱撒手而去。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继位后,立刻把他爹豢养的一帮道士遣散了,还恶狠狠地说,如果今后胆敢说出有关皇帝的一言一语,立即就地正法。原来,雍正迷信长生不死的炼丹术,死前吃了道士炼的灵药,铅中毒了。

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继承先帝的遗志,按既定方针办,接着修武威新城,该城于1737年建成投入使用。据说武威“满城“初期城高墙坚,城外有护城河。《凉州府志备考》还提到满城东门外曾立有两块《乾隆御祭碑》。但时过境迁,河涸碑佚,此地只剩下黄土夯成的土墙了。

关于这座大城外面包的千万块城墙砖的去向,武威县志有个解释:“滿城”的城墙原为青砖包砌而成,清政府垮台后,满城驻军断绝了供应,城内人员生活窘迫,随将城墙青砖拆下变卖,后仅存土夯内墙。

新城东门外的发放乡(发放公社)因当地古代有“发放亭”得名。发放亭是否为左宗棠西征时发放军需粮草之用,说法不一,权威一点的说法是明朝时此地战争频繁,户口锐减,官府组织从山西等地往这儿移民,此处为中转站。

这里也关押过红军西路军战俘。13岁的女红军陈茶秀作为我军首批进入西北的先驱者,被俘后与80多个女兵一起被关押在新城。据陈茶秀说,她们这些女兵被马家军以“抓阄”的方式分给马家军的光棍兵当媳妇。我曾到古浪的孟家窝铺见过这位前辈。她说她的运气还不错,“抓”了一个给营长推自行车的人,然后两人在武威成婚,育有一儿一女。全国解放,陈茶秀要求恢复红军身份,虽然能讲述长征经历,但没有证明材料,也不会说老家的四川话,被定性为“革命群众”,每月发给数元钱的补贴。60年代初,她丈夫饿死,她携儿带女逃荒到古浪,被一个光棍老汉收留。“这人是贫农。”陈茶秀强调。一会儿又补充说:“那是个二流子,天天打我骂我。”作为西路军的女兵,陈茶秀的人生是一出悲剧。

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这座兵城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军第一个地地导弹营——火箭军的元勋级部队进驻。1963年10月,该营在甘肃酒泉地区首次成功发射一枚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一号”近程地地战略导弹。

70年代,已经更名为二炮56基地的“炮校”移防青海,56师进驻。两个番号“56”的部队一走一来,给那次换防带来了喜感。我在《两个人的西藏》里写到的黄汗青、此文中写文章的黄肃就是这个大院的子弟,他们的父亲是56基地的副政委,他们家在大院住了14年。

2017年,我师离开了驻扎了41年的老营房,移师青海。此地由西部陆军某保障旅接防。

以下文章提供了武威新城的历史资料,可以将这座兵营近三百年的历史清晰呈现。在此感谢提供资料的侯育英、黄肃战友。

武威新城驻军年谱(侯育英辑)

武威新城亦称满城,公元1737年(清乾隆二年)修筑,城墙周围7里3分,外侧砖包,东西南北四门,城楼4座,瓮城楼4座,角楼4座,箭楼8座,为大清王朝驻凉州八旗军兵营。

1762年,驻新城旗兵奉诏调防伊犁,皇帝拨西安满州兵两千进驻新城,1766年又拨天津水师营兵千余补充新城驻军。

1911年清朝灭亡,八旗兵军转为民,失去生活来源,驻新城满人为维持生计大毁城内建筑物变卖,到1914年底连城墙外包砖都被拆卖精光。

1915年10月,回民领袖人物马廷勷率部进驻新城,逐出了城内满人。

1928年,冯玉祥部队进入甘肃赶走了凉州马廷勷部进驻新城。1929年蒋冯闫大战冯玉祥失败后退出甘肃。

1931年秋,国民军马步青率骑兵第5师进驻新城。开始在城内大规模植树造林。

1941年冬,马步青率部调往青海柴达木,国民军第58师进驻新城。

1947年国民军第58师调往新疆,第79师驻防新城,当年秋该师又与第128师换防。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西北野战军第8师进驻新城。

1954年初,8师调往新疆。西北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武威组建步兵学校,校址选在新城大院,从1955年起,武威步校开始大规模修建办公楼、教学楼、大礼堂、军官住宅和校舍等。

1959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将武威步兵学校和西安炮兵学校改为导弹部队学校,分别命名为武威炮兵学校和西安炮兵特种技术学校。

1959年8月,炮兵部将导弹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改编为第一导弹营移驻武威炮校,结合教学建设部队。

1969年,武威炮校改番号为第二炮兵第56基地。

1976年,第二炮兵第56基地迁往青海西宁,武汉军区独立第49师移防武威地区,改番号为陆军第56师,师部率直属队及步兵第168团、师炮兵团进驻新城,步兵第166团驻黄羊镇,后驻防武威南镇,步兵第167团驻古浪县,后移防金昌市。

2017年,摩步第56旅(原56师)调防青海格尔木,某保障旅进驻武威新城。

1996年夏,作者参与“”西北边防行“”时路过师部大院,在邱少云塑像前留影

师部大门(现已经改西门为大院正门)

武威炮校简介(黄肃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武威炮兵学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培养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专业技术人才最早建立的一所导弹技术院校,全称”炮兵特种技术学校”,对外称”武威炮兵学校”。

学校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的甘肃武威地区武威县,校址由原国民党西北军马步芳部的一座兵营改建而成,距县城东北方向两公里,学校级别正师级单位,代号总字159部队。

武威炮校组建于上世纪1959年4月,前身是武威步兵学校,步校成立于1955年,原是培养步兵部队初级指挥人员的一所院校。1958年5月我国地地战略导弹第一营在北京长辛店组建,因涉及保密等问题,中央军委决定将该营移防至中国西北地区,一是远离首都和沿海地区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利于保密,再者靠近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便于部队训练发射。

1958年7月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亲赴兰州军区勘察选点,经各方面条件综合比较,最终将该营驻址选定在武威步校,武威步校也随即改建为武威炮校,开始担负培训战略导弹部队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组训特种部队;为建设特种部队摸索积累经验等任务。

1959年8月地地导弹第一营从北京长辛店移防至甘肃武威,正式由武威炮校代管。

学校改建后,由于是从常规步兵专业变为导弹技术专业,学校的基础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经炮兵和军委协调,先后从全军各院校抽调了大批人员充实教学队伍,学校自身也克服困难深挖潜力解决了一部分,使教学力量得以加强。

1962年6月,北京炮校撤销,该校的导弹专业人员机构合并到武威炮校,学校因此又增加了培训导弹专业技师的职能。自学校改建成立到1966年文革开始,先后培训了七期学员,毕业后全部面向导弹部队分配,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初创输送了急需的人才。

导弹第一营归建武威炮校后番号为”炮兵第八零二营”。主要担任学校的教学保障,同时也兼有自身的训练发射任务。1963年9月该营从武威出发至甘肃酒泉国防科委某试验基地进行实弹发射,并于10月下旬首次成功发射一枚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一号”近程地地战略导弹,这也是战略导弹部队历史上的第一次实弹发射,被称为“争气弹”。

1964年1月该营由营扩编为团的建制,番号为”炮兵第八零一团”是我军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6月,该团划归第二炮兵某基地,离开武威移防至中国南方某地,转负核反击作战任务。

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军委和炮兵的指示,武威炮校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学校的招生和教学工作因此停止中断,在校学员全部分配至部队。

1969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撤销武威炮校,以炮校为基础组建第二炮兵某基地,代号总字126部队。至此,武威炮校完成了培训导弹专业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展史中的一部分。

大院中心公路,两边的“红军杨”因树龄过老,已经砍伐。

附录:【建国初期全军步兵学校概述】(1950年-1955年)

第一阶段:1951年3月-8月

1951年3月5日根据第一次「全国军事学校暨部队训练会议」和中央军委关于各大军区及其分校改编为步兵学校的批示精神,总参谋部发布文件,命令各大军区军政大学一律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各分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学校”,同时统一全军步兵学校番号和数量。西北军政大学改称第1高级步兵学校(七军军长彭绍辉任校长,七军政委冼恒汉任政委)。

王曲、迪化两所分校改称第1(校长王绍南、政委李旭)、第2步兵学校(王曲第1步兵学校即为武威步兵学校的前身)。

西南军政大学改称第2高级步兵学校。昆明、云南、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贵阳、安顺等八所分校改称第4、5、6、7、8、9、10、11步兵学校。

华东军政大学改称第3高级步兵学校。济南、金华、福州、扬州、合肥等五所分校改称第12、13、14、15、16步兵学校。

中南军政大学改称第4高级步兵学校。商丘、信阳、长沙、南昌、桂林、广州等六所分校改称第20、21、22、23、24、25步兵学校。

东北军政大学改称第5高级步兵学校。

华北军政大学改称第6高级步兵学校(孙毅任第6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祁县、获鹿、石家庄(分散办学)等四所分校改称第30、31、32、33步兵学校。

在调整过程中,东北军政大学因中高级干部训练任务少,决定不再组办高级步兵学校,训练任务由第6高级步兵学校代训,因此第5高级步兵学校改为第27步兵学校。

至此,全军共有高级步兵学校5所,步兵学校26所。

第二阶段:1951年8月-1952年7月

1951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全国步校走向正规化的指示》重新核定了学校数量,高级步兵学校仍为5所,步兵学校为19所。

西南军区第4步兵学校(西康)并入第8步兵学校,第9步兵学校(川北)并入第6步兵学校,第7步兵学校(川南)并入第6步兵学校,第10步兵学校(贵阳)改称第7步兵学校。第11步兵学校(安顺)撤消。

华东军区第15步兵学校(扬州)撤消,第16步兵学校(合肥)撤消。

华北军区第30步兵学校(石家庄)改为华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第33步兵学校撤消。

西北军区第2步兵学校(新疆)撤消。

第三阶段:1952年6月-1955年7月

1952年6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调整全军军事院校的命令》,其中对步兵学校数量调整缩编为:一所总高级步兵学校,两所高级步兵学校和九所步兵学校。

调整的学校有:

总高级步兵学校,由第3高级步兵学校改建(校长陈赓(1952.5-1952.7)后宋时轮(1952.7-1957.9)、姚喆(1957.9-1958.9)、政治委员宋时轮(1954.3-1957.9)后刘浩天(1957.9-1958.9)、副校长杨勇(1952.5-1952.7)、姚喆(1955.2-1957.9)、庄田(1955.3-1957.8)副政治委员刘浩天(1956.4-1957.9)。

第1高级步兵学校,由第4高级步兵学校改称。

第2高级步兵学校,由第6高级步兵学校改称。(孙毅任校长、党委书记,1952年10月杨勇任校长,1955年滕海清任校长)

第1步兵学校,由第1步兵学校(西安)保留,8月由西安迁至天水。

第2步兵学校,由第8步兵学校(川西)、第6步兵学校(川东)、第7步兵学校(贵阳)各一部合并组建,迁至重庆。

第3步兵学校,由第5步兵学校(昆明)与第7步兵学校(贵阳)各一部合并组建,驻昆明。

第4步兵学校,由第13步兵学校(金华)与第14步兵学校(福州)合并组建,迁至南京。

第5步兵学校,由第21步兵学校(信阳)改称,驻信阳。

第6步兵学校,由第20步兵学校(商丘)改称,驻商丘。

第7步兵学校,由第27步兵学校(齐齐哈尔)改称,驻齐齐哈尔。

第8步兵学校,由第31步兵学校(祁县)改称,迁至洛阳。

第9步兵学校,由第32步兵学校(获鹿)改称,迁至石家庄。

正规化办学时期(1955年-1969年)

1955年5月30日,国防部命令各步兵学校更改名称,学校名前冠以地名。此外,1955年初,中南军区在南昌,西南军区在北碚,西北军区在武威各新组建的步兵学校,改称南昌步兵学校(校长李光辉),北碚步兵学校(校长?),武威步兵学校(校长刘始明)。

第1高级步兵学校改称汉口高级步兵学校。

第2高级步兵学校改称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滕海清,政委谢良)。

第1步兵学校改称天水步兵学校(校长王兰麟,后为周智高;政委曹克琳,后为龙炳初)第2步兵学校改称重庆步兵学校(校长胡正平)。

第3步兵学校改称昆明步兵学校(校长徐其孝)。

第4步兵学校改称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刘昂)。

第5步兵学校改称信阳步兵学校(校长戴克明)。

第6步兵学校改称商丘步兵学校(校长贾乾瑞)。

第7步兵学校改称齐齐哈尔步兵学校(校长罗春云)。

第8步兵学校改称洛阳步兵学校(校长余克勤)。

第9步兵学校改称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陈金钰)第2步兵学校改称重庆步兵学校(校长胡正平)。 

1962年9月根据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参校字第363号通知,相关步兵学校改称所在军区步兵学校。

1969年底全军所有步兵学校均于撤消,至此“步兵学校”称呼消失。

武威步兵学校、武威炮兵学校校长刘始明简历:

刘始明,福建上杭人,1931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曾经为遵义会议担任警戒工作。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教员、队长、分校军教科长、军分区参谋长、旅参谋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广西军区军政干校副校长、重庆第二步校副校长、武威步兵学校校长、武威炮兵学校校长、西安炮兵学校副校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第二炮兵技术学校校长、第二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国防工办副秘书长等职。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