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英雄使命》

来源:爱民航 2022年01月16日 浏览量:

采访组在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交界处的科西拜勒前哨班

只有与阿里、与喀喇昆仑、与帕米尔打过交道的人才知道它们那种杀人不见血的缄默是多么可怕。越是上山的次数多,越是多几分畏惧。我是第六次走上这两座巨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与帕米尔高原。揣着胆怯前进,也算勇敢的一种。

1996年5月至8月,兰州军区西北边防行采访组一行四人:张林、刘树培、杜献洲、柳军走向了地球最遥远最孤寂的高地,走向喜玛拉雅、冈底斯、喀喇昆仑、帕米尔、天山、阿尔泰山和浩荡无边的巴丹吉林大沙漠,曲折漫长的中国西北边境线穿过了这些地区。从西藏阿里到甘肃马鬃山。行程两万余公里,103天。

左起:刘树培,时任兰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张林,时任军区宣传部宣传处处长;杜献洲,时任解放军报记者,柳军,时任军区宣传部宣传处干事。

出发前,我默默地把所有的钥匙拴在一起,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柳军也做了同样的选择。杜献洲觉得把钥匙放在家里太不吉利,前思后想好一阵子,干脆叮叮当当揣在身上,虽然他没带任何一把锁。49岁的老刘说,我的一个朋友60年代在神仙湾当过兵,他现在还想不通怎么能挺过来,那时候死的人腿都肿得很粗。这话的余味让人不敢细想。

到达叶城新藏公路零公里处,杜献洲悲壮地笑笑:现在我们站在冲击出发阵地上了,号一响,只能往前冲,不能往后退。

我说,是不是要唱一首歌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你唱吧,我可是要回来的,他说。

采访组在海拔5100米的界山大坂。翻过大坂就是西藏阿里了。

我挨个把采访组的弟兄们看了一眼,觉得这几个家伙还算是好汉。

32岁的杜献洲是标准的“豆芽菜”体型,戴着近视镜的脸总是孜孜不倦地向前探着,好像要弄清别人心里到底在想啥。虽然他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样儿,却是昆仑山的常客。最近的一次,是他把半截烂军裤掏俩窟窿套在头上,骑着牦牛在海拔5000米的吾甫浪沟与巡逻兵一起走了七天七夜。以致帕米尔的兵一听他的名字就两眼放光,双手捧出小本让他签字。不过,要是“揭老底”的话,我可知道他巡逻回来后哭了三场。很没出息的。

第一场,回到连队,七天没用过碗盘的他看到桌上的碗碟,泪水滴嗒;第二场,营长贾双洪双手捧给他一碗打了荷包蛋的面条,又哭得一塌糊涂。贾双洪说,如果不是吃了大苦,人不会这么哭啊。我拍拍他的瘦屁股,知道血痂把裤头粘在那儿,洗洗吧老弟,留点眼泪以后用吧。我第一次去巡逻回来比你哭得还厉害。第三场,团里准备用隆重的仪式表示对杜记者的敬佩,为他接风,他却说一天也不呆了,搭卡车也要下山,说着说着,泪水又哗哗淌。

我想,他的泪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流。那一刻,他心中的感觉一定是非常复杂难以言说,他是在想那些比他还苦的兄弟们啊。他告诉我,我每次下山时都赌咒发誓,说再也不上山了,可是不久,颠颠地又来了,命中注定要与大山结缘,逃也逃不掉。

巡逻吾甫浪沟,沿途有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柳军摄

战马走不了这种路

巡逻吾甫浪冒雪归来。前排左三刘树培、右三柳军、后排左二起:指导员李鹏、张林、营长贾双洪。

49岁的刘树培大头大脸大骨架,天生是块吃苦的料。他的能耐是不管在哪里倒下就能打呼噜,不管什么饭一吃就是几大碗,不管什么酒都能喝一斤,浑身都是山东大汉的豪侠与仗义。他拍的电视剧得过“飞天奖”,对所有的机械和电器都无师自通。他原来是电视台的,文字、摄像是一家,一经动员,他马上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为我军留下了无数难忘的录像资料。

36岁的柳军在老山打过仗,是“全军摄影十佳”,四个二等功立得让人眼馋。他摘下中校牌子换上一副志愿兵肩章,据说是为了与战士打成一片。但由于说话气粗声高,指手划脚,被戏称为“牛皮哄哄的志愿兵”。要命的是他从未上过昆仑山,只骑过十分钟的马,还是在公园里为了留影而骑。他能顶住高原的淫威么?

然而,我们谁也没把这些担心说出来。只是在作训服左臂的口袋里塞满了药片,还有绷带、急救包。

人的天性里充满了对死亡的窥探、好奇和拒绝,爬上生与死的临界线能感到一种恐惧的快感,一种回味悠长的感情经历。也许我们潜意识里都知道自己不可避免地要走近死亡,所以,死亡的试验是获得安定感、安全感的必要手段。能证明自己比别人命大,能用垂死挣扎化险为夷的惊险故事换来一片“啧啧”声,是件愉快的事。

我们挑战自己,除了要寻找那种永不再来的人生体验,还有两个心愿:一是实录中华民族年轻一代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挤压、最巨大的障碍,会有何表现,留一卷当代西北边防史;二是努力逼近我们自己人生的高峰。既然这块高地已经成就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英雄好汉,肯定也会厚爱我们的。

好在我们数次历险后安然返回。

我们走了,边防的弟兄们却留在那里。我的好兄弟们,因为你们肩上压着责任,不管有多少个不愿意,不情愿,还是咬着牙留下了。我敢说,凡是去过你们那里的人,或是与你们一起“睡过觉”、“站过哨”、“尿过尿”的人都不会忘了你们。你们是一群多好的人啊。你们外表平凡内心非凡,你们外表羞涩内心孤傲,你们明明很苦却说不苦不苦,你们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也可能是因缺氧而肿)冒充好汉。冒充上三年,居然真成了好汉。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毛病和个人动机,但天底下谁又没有呢?当你们结成一个充满进取精神的整体时,连那些缺点毛病也顿时神圣了。

那一次,我写了两首歌词,献给这些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兄弟。一首叫《黑不溜秋的你》,另一首叫《英雄使命》。那些词,都是我的心里话。军区歌舞团的朱嘉禾是特邀作曲,并由他请来唱嫂子颂的李娜和中央乐团的男高音李建初演唱。

著名作曲家朱嘉禾

英雄使命(电视专题片西北边塞插曲)

边塞遥远的身影,恰似青铜古钟。

雪野沉沉的马嘶,驮起英雄使命。

多少人为了尊严生命成永恒,

多少代为了祖国舍家去远行,

啊——

脚前脚后都是先人的足迹,

风雪长驱你是第几代士兵?

我不懂歌词,一开始只写了后面两句,嘉禾大哥说,两句词没法谱曲,接着往下写。结果我倒着往上写,凑成六句,算是给高原边防上弟兄们的一点心意。嘉禾大哥在录音时悄悄对我说,我夫人听了首歌,她说挺棒的。嘉禾大哥说的没错,是挺棒的,关键是我们写的那些人特别棒。


风雪长驱你是第几代士兵?问别人也是问自己。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自身?

那么,踩着先人的脚窝,去尽自己的本份吧。

高原边防一线的弟兄,你们是真心英雄。

再聚首时,西北边防行的四个老小伙如今成了真老汉

朱嘉禾简介

朱嘉禾,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音乐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一级作曲,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主要作品及获奖:舞剧《大梦敦煌》(与张千一合作)获2002年“荷花杯”作曲一等奖;舞剧《悠悠雪羽河》获五个一工程奖;歌剧《红色娘子军》由中央歌剧院2017年6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电视连续剧《党员二愣妈》《邓宝珊将军》《生命树》《白马》《他那一片天》音乐创作。歌曲《西北汉子》获95年全国广播新歌金奖;

歌曲《黑不溜秋的你》获97年中央电视台“军神杯”MYV大奖赛最佳作曲奖。


文:张林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163920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