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桌,几条长凳,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邻里纠纷,不到半天就解决了。这样的场景,在甘肃高台县各村镇时常可见。
这一切,得益于高台县自2014年起推行的“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这个“土生土长”的基层治理办法,把矛盾分为四个层级、限时七天办结,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3年11月,该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四级”责任明确,“七天”限时化解
所谓“四级”,是指从网格员、村调解委员会、镇综治中心到镇党委政府的四个调解层级;“七天”则是每个层级的调解时限——简单矛盾1天劝和、复杂问题2天联调,最长不超过7天。
骆驼城镇是高台县推行“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的典型样本。作为一个移民乡镇,这里聚居着12个民族、来自5省8区的群众。水事、农事纠纷一度高发。
2014年起,骆驼城镇推广该工作法,全镇矛盾纠纷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的可喜局面。
“以前调解像‘打乱仗’,现在流程清晰、责任到人。”网格员王大姐说。她每天走村串户,手机里装着民情上报App,发现问题随手拍、随时传,“能当场劝开的我先劝,劝不了就报给村里,绝不拖过当天”。
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高台县各镇排查的1675起纠纷中,62%由网格员首调解决,29%在村调委会层面化解,只有不到3%的“硬骨头”需要上报至镇党委政府专班处理。整体化解率超98%,协议履行率100%。
“关键是机制管用、人靠谱。”骆驼城镇党委书记王吉栋介绍。他们建立了七种民情收集渠道,包括群众自报、热线反馈、民警移交等,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除了流程机制上的创新,高台还涌现出一批特色调解品牌:“细喃居”“和事佬”“乡翁评事会”……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调解室,用乡音乡情化解矛盾,亲和力十足。
“老百姓信你,才愿意坐下来谈。”骆驼城镇平安法治办副主任龚海感慨道,“现在不光是我们劝,群众自己也参与,真正成了‘大家一起治’。”
随着“四级七天”工作法深入推行,高台县社会治安持续向好。2024年,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36.87%、9.9%,群众信访量年均下降9.3%,连续多年无“民转刑”案件。
“过去是等问题爆发再去灭火,现在是把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高台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用好‘四级七天’这张‘金名片’,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如今在高台,越来越多的群众知道了“有事找网格员,调解不超过七天”。这套带着泥土气息的调解办法,正悄然改变着基层治理的面貌,也成为“枫桥经验”在西部地区的生动实践。
文·图丨奔流新闻首席记者张鹏翔 实习生沈嵘娟
来源:奔流新闻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