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敦煌机场获悉,川航6月将起恢复执行昆明=西宁=敦煌、成都=兰州=敦煌两条航线。
成都=兰州=敦煌航班每周四班,
周一、周三、周五、周日执飞。
成都07:55起飞,9:25经停兰州,
10:15兰州起飞,12:00到达敦煌;
返程敦煌12:45起飞,14:30经停兰州,
15:20兰州起飞,17:05到达成都。
开航初期成都至敦煌的单程特价票720元起。
昆明=西宁=敦煌航班的航班每日一班。
昆明6:45起飞,9:15经停西宁,
10:15西宁起飞,11:50到达敦煌;
返程敦煌13:00起飞,14:05经停西宁,
14:50西宁起飞,16:50到达昆明。
开航初期,昆明至敦煌特价票840元起,
西宁至敦煌特价250元起。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庙遗址之一,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和“墙壁上的博物馆”,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高僧乐僔就在此创建了第一个石窟。其后,历代高僧大德、官宦世族及信徒僧众争相效仿,开窟造像绵延不绝。历经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和北周,以及唐、宋、西夏和元十个朝代近千年的营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如今,在南北走向近1700米长、40余米高的崖壁上,存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这些文物遗存,不仅反映了中国在4~14世纪绘画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政治斗争、民族关系、中外往来、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生产技术、建筑服饰、刀兵甲胄、典章文物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
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景。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处在沙丘环抱之中。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
据说,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史载,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因此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鸣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从敦煌去玉门关旅游,只有走戈壁滩上汽车轧出的便道。 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