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倒计时,甘肃以硬核数据与扎实成效,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从GDP四年连跨4个千亿台阶、增速持续领跑全国,到新能源装机实现三倍增长、撑起绿色发展“脊梁”;从祁连山生态修复重现生机,到民生福祉节节攀升、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甘肃高标准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奏响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乐章。
过去5年,是甘肃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增长成为最亮眼的发展注脚。2021年GDP突破万亿大关,2024年攀升至1.3万亿元,四年平均增速6.0%高于全国水平,更实现连续14个季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跃升并非偶然,而是“一核三带”区域格局与“四强”行动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庆阳市、酒泉市先后跻身千亿市州行列,40个县区经济总量超百亿,区域发展从“单点突破”转向“多点支撑”,为后续增长筑牢根基。
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彰显甘肃转型的坚定决心。农业领域,“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近5000亿元,“甘味”品牌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首,玉米制种量等四项指标全国第一,寒旱农业正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工业战线更具突破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8%,居全国第二,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实现翻倍增长。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让工业对GDP贡献度从22.2%提升至36.2%,彻底改变了产业支撑薄弱的旧貌。
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发展注入强劲活力。甘肃将营商环境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甘肃营商环境评价78.6%的一级指标全国靠前、西部领先,营商环境建设“一盘棋”格局基本形成。民营经济活力迸发,五年新增民企17.6万户。兰洽会、文博会等国际节会影响力持续放大,外贸进出口额2024年达615.4亿元、增速全国第一。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正把甘肃打造成投资洼地、创业沃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生态与民生的协同共进,诠释发展的根本立场。祁连山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区域占比增加37.5%,黄河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达98.2%,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2.2%,生态屏障功能持续强化。这份“绿色答卷”背后,是民生福祉的同步提升。城镇年均新增就业超32万人,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97,超43万群众通过生态避险搬迁开启新生活。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的“甘肃速度”,更彰显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
收官不是终章,而是新的序曲。过去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西部地区只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保持战略耐心、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就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今的甘肃,正凭借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一带一路”黄金通道等独特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加速奔跑。站在“两个五年”交汇点,甘肃已锚定“十五五”十大着力点,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延续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在西部崛起的浪潮中持续争先进位,书写更多属于陇原大地的发展新传奇。
记者:狄谦
来源:新甘肃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