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可培育马铃薯脱毒苗5000万株、繁育原原种6000万粒、满足10万亩以上商品薯种植用种需求……成立于2014年的甘肃集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集华农业”)系一家主要从事马铃薯良种繁育,商品薯、高原夏菜、粮食、饲草等作物种植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甘肃集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育种基地(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9月10日,“祁连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采访团走进该公司,实地探访土豆从脱毒种薯到商品薯的全产业链过程。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兼具高原、山地、冲积扇地貌的上风上水,气候冷凉,土质疏松,祁连山冰雪融水滋养着深厚肥沃的土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是优质马铃薯繁育和种植的天选之地。
在民乐县大力实施马铃薯主食化进程中,集华农业应运而生,在洪水镇、南古镇、新天镇、六坝镇流转土地3万亩,建立马铃薯、高原夏菜、粮食和饲草等作物种植基地,投资1000多万元,购进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农机具,年产优质种薯1万吨、加工薯2万吨、高原夏菜和粮食饲草等作物8000多吨,连续几年主营业务收入均在5000万元以上。
尤其是在种薯产业方面,目前集华农业已建成甘肃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原原种繁育基地。
“我们年可培育马铃薯脱毒苗4000万株,繁育原原种6000万粒,有效解决了马铃薯易受病毒感染而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问题,并填补了马铃薯种质资源不足的短板,为民乐县马铃薯种薯自给自足奠定了基础。”甘肃集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马宏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民乐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央广网发 民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集华农业已通过ISO9001认证,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全省先进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守法诚信A级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获得了张掖市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引进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甘农薯7号”,建立“甘肃农业大学马铃薯新品种研发基地”,联合进行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新品种育苗育种和农作物单产提升增效实验及成果转化工作。
马宏国介绍,下一步,将积极发挥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着力打造绿色、优质、高效农业产业的同时,促进县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
集华农业的发展是民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工人正在挑拣马铃薯原原种(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近年来,民乐县统筹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冷链贮藏、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15万亩,产量达50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以上,每年吸纳解决4万名群众的务工就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以上,脱毒种薯繁育跨入全省第一方阵,马铃薯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其中,依托甘肃鼎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农户+基地+劳务”发展模式,全力推动良繁基地与良种良法配套,在南丰、三堡、南古等区域集中流转土地4.5万亩,吸纳周边农户就近就业2000人次以上,其中脱贫劳动力330人次,人均月务工收入达3500元以上;依托甘肃集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费抵顶群众自筹资金的方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群众资金不足的困难,投资500多万元引进先进农机设备,搭建托管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单环节农业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万多亩,受益农户达1000人以上。
此外,依托甘肃爱味客马铃薯加工有限公司,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市场价+上浮比例”保护价收购,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2024年签订收购订单10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纳税1780余万元,实现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目标。
记者:魏晋雪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