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从抗战烽火中汲取复兴力量

来源:甘肃民航 2025-09-04 15:34:12 浏览量:

□ 郭林玉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八十载余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早已远去,但那一段血与火熔铸的历史,却如同民族基因中不灭的火焰,持续照亮着一个古老国度迈向复兴的漫漫长路。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是山河光复的荣光时刻,更是一座蕴藏着无穷力量的精神富矿,值得我们深入持续挖掘,从中汲取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这力量,源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与坚韧。面对强敌,中华民族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将军到士兵,从文人到农夫,无数普通人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的草根棉絮,张自忠将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绝笔,八百壮士死守孤堡的悲壮……这些并非尘封的故事,而是民族精神最炽热的注脚。它告诉我们,复兴之路从无坦途,唯有继承那般视死如归的决绝和百折不挠的韧性,方能跨越新时代的“娄山关”与“腊子口”。

这力量,源于“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团结与觉醒。抗战之前,中国积贫积弱,如一盘散沙。而日寇的侵略,以一种极其残酷的方式,促成了全民族的空前觉醒与团结。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的力量汇聚成不可战胜的洪流。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救亡图存成为超越一切的最高共识。这段历史深刻启示:团结是铁,团结是钢,是走向复兴最基础的保障。今日中国,面对深刻复杂的变化格局,更需凝聚举国上下的智慧与力量,巩固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方能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复兴伟力。

这力量,更源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自信与自强。抗战,是在极其悬殊的国力对比中进行的伟大斗争。我们以“小米加步枪”的极端劣势,最终战胜了穷凶极恶的现代化敌人。这背后,是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这份在绝境中淬炼出的民族自信,是我们精神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它证明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从“两弹一星”的惊天巨响到国产航母劈波斩浪,这种自信自强的精神血脉始终奔涌不息,驱动着我们在新征程上,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将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掌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的烽火已然远去,但复兴的征程仍在脚下延展。我们从那场伟大斗争中汲取的牺牲精神、团结信念和自强品格,是穿越时空、永不褪色的传家宝。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缅怀先烈,更需将澎湃的心潮转化为实干的行动,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复兴洪流,推动中华民族的巨轮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来源:每日甘肃网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