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祁连万顷绿——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黄草岭资源管护站护林一线见闻

来源:甘肃民航 2025-08-20 10:47:27 浏览量:

天祝县哈溪镇尖山沟四道梁,林木茂盛,美丽如画。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向山林峡谷时,高开云和同事一起背上水壶,带上宣传资料和相关设备,跨上摩托车驶向山区,一天的护林巡山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高开云现任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哈溪自然保护站黄草岭资源管护站站长,32年来,他以“履行责任担当,守护绿水青山”为信念,足迹遍布毛藏、双龙、护林口、黄草岭等自然资源管护站的山山水水,和同事们一道坚守深山,守护着这片绿色林海。

“最近气温高,火灾风险大,千万不能野外用火。”

“这些森林草原防火资料很全面,带回去仔细阅读,我们一起守护好绿色家园。”

……

进山途中遇到牧民群众后,高开云和同事立刻就地开展宣传工作,在近乎聊天的轻松氛围里,几位牧民聆听了宣传讲解后,欣然领取防火宣传资料。

在海拔3120米的神树沟顶,护林员进山巡林。

黄草岭管护站成立于1976年,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哈溪自然保护站的核心区域之一,管护面积超过5万亩,其中灌木林地达2万亩。管护区域内主要乔木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灌木有金露梅、高山杜鹃、高山柳等,动物有雪豹、马鹿、马麝、岩羊、豺狼、狐狸等20余种。

近年来,在上级单位大力支持下,管护站“科技+”模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空中有最大巡航半径达35公里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千里眼”可重点巡查人迹罕至的区域,能高效识别火险隐患、病虫害和可疑活动。

地面上构建起了数字化管护体系,护林员人手一部手机巡护终端,定位轨迹、实时上报信息、记录动植物信息等一键完成,让祁连山管护实现了从“人防”向“技防”的历史性转变,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科技防线。

“你看,这片是神树沟顶区域,我们的精准定位、拍照取证、排查隐患、救助动物,都可在手机巡护终端上完成。”高开云颇有感触地说,科技让护林员的日常巡护更精准、反应更迅速,也减轻了一些负担,但面对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每一步都要耗费大量体力,有时候还会有生命危险。

去年冬天,黄草岭山区积雪较厚。站上年龄最大的护林员吕红元在巡山过程中,不慎滑倒,导致左腿擦伤。

“得知老吕受伤后,我和另一位护林员张云立刻前去营救。当时下山的路非常湿滑,我们轮流背着老吕步行近4公里,将他送到天祝县大红沟镇卫生院处理伤口……”高开云说,在山区巡山,遇到类似险情是家常便饭,但作为一名护林员,大家从不退缩,更不会停止巡山护林的脚步。

护林员在测量树木胸径。

如今,在广袤的祁连山区,抬头看到“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放眼满是“生态绿”,祁连山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红外相机和日常监测发现,雪豹、雪鸡、马麝、高山兀鹫、岩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都在稳步回升。

“我们在巡山过程中,经常能看到狍子、马鹿等动物,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也大为提高,林区多年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及破坏森林资源事件。”高开云说,通过立体智慧管护,让祁连山区森林愈发茂密,草原更加绿意盎然。

天祝县大红沟镇大红沟村,良好生态赋能旅游产业发展。

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哈溪自然保护站,像高开云一样的护林员有很多,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林海,用脚步丈量着林区大地,用默默奉献守护着林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我们的工作看起来简单枯燥,实际上责任重大。只要能守好这片绿,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值!”高开云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天祝县哈溪镇双龙村庙儿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记者:金奉乾

来源:新甘肃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