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习惯过紧日子,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从财政部的通知精神来看,释放出明确信号。各地区各部门既要增强“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意识,也要拿出实际行动,压缩支出、严格管理、严肃纪律,把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压缩支出是前提。过紧日子,首先要“节流”,不开支的,坚决不开支;可开支可不开支的,尽量不开支。从习惯了“大手大脚”,到习惯过紧日子,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对于各地区各部门而言,既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自我约束,也要在实际行动上较真碰硬。各地区各部门要自上而下地压缩支出,全面收紧各方面的支出。从“三公”经费,到一般性支出,要精打细算。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必须要严格实现限额管理。从各种论坛、节庆、展会等活动,到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能够节俭的,必须要尽量节俭,不能讲求排场,而是要更加注重务实高效。既不能因为节俭而不开展活动,也不能因为开展活动而超出预算与限额。这就倒逼各地区各部门要深挖内部潜力,勇于开拓创新,用好用活各方面的资源,把各方面的经费和开支压缩下来。
严格管理是关键。过紧日子,既要靠各地区各部门带头做好表率作用,积极主动在工作中做到厉行节约,同时也要靠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来支撑。从预算约束,到执行监督,需要有强力的监督管理举措,不能让预算成为一种摆设,不能让制度成为一种形式。一方面要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的行为加大线上监控的力度,对发现的疑点进行日常核查;一方面要硬化执行约束,严禁挤占挪用“三保”资金,对“三保”存在风险的地区财政支出及库款拨付实施严格监管。同时,要加强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发挥绩效目标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引导约束作用。总之,各地区各部门要管好用好每一分钱,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要通过制度约束来监督管理财政支出。当然,严格管理并非是不准花钱,基本的支出必须要全力保障,关键是要通过严格管理把习惯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严肃纪律是保障。再好的制度,再好监督举措,如果缺乏严肃的纪律约束,缺乏较真碰硬的责任倒逼,都只能是一纸空文,只能流于形式。针对各种违纪行为,针对各种违规事件,要坚决查处,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各地各部门要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到人,要保持高压态势,防范和查处违规记账、擅自截留、非法挪用等问题,加大通报和处理力度,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只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拿出“长牙齿”的制度规定,层层压实责任,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增强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就能够形成长期过紧日子的良好氛围。
记者:张继
来源:中国甘肃网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