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壮丽 我说长征丨格桑花开腊子口

来源:央视新闻 2023-07-11 21:37:48 浏览量:

“人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在翻过雪山、穿过草地以后,突破天险腊子口几乎成为红军当时唯一的通道。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这场硬仗,在迭部人民的心中刻下了红色印记。

红色迭部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红军长征先后两次途经我们迭部。

来到迭部时,红军刚刚走出雪山草地。迭部人民为红军医治伤员,补给粮食,修复栈道,当向导做翻译,为红军北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崔古仓开仓放粮遗址和腊子口战役旧址等一串串红色印记。

长征的故事,我们迭部当地人都是从小听到大的,可以说,红色基因就流淌在迭部人的血脉之中,我们都是从心底里为迭部的这段珍贵历史感到自豪。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激战腊子口

比如我们的腊子口,这里是甘川古道的咽喉,它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险绝的山道隘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水深流急的腊子河。军阀鲁大昌重兵把守着这处天险,易守难攻。

这里可以说是红军当时从川西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好不容易走出雪山草地,不能再被困在这里。所以尽管形势严峻,腊子口再险,红军也得攻下来。

从1935年9月16日到17日凌晨,红一方面军就在这处隘口激战了一天一夜,通过正面进攻与侧翼迂回袭击相结合的战术,以弱胜强、出奇制胜,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胜利。从此,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

大型红色歌舞剧《腊子口1935》现场

如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对我们迭部来说,更是一次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也在想方设法盘活红色资源,讲好新时代的长征故事。

我们创拍了《腊子口1935》大型红色歌舞剧,当时做了长期采风,实地走访了很多的党史专家、红军后人,还有当地的老百姓,然后也请到了一些很专业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创作人员也都为这段历史中的人物感动,所以更加坚定,要尽最大努力,真实而又生动地讲好这段故事。最后才呈现出来一个挺不错的效果。现在这台舞台剧也成了我们迭部红色旅游的一个新的招牌。

大型红色歌舞剧《腊子口1935》现场

今昔腊子口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我们沉浸式感受红色历史的一种方式,也是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从俄界到腊子口红色旅游线路沿线,三百多户群众开办了农家乐、民宿、餐馆以及土特产销售店,实现了增收致富。

今日新迭部

借用我们《腊子口1935》舞台剧里面的一句台词。“每一朵格桑花都会凋零,但花入泥土后会孕育更多的生命;每一盏酥油灯都会燃尽,但散尽光明后太阳便会升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精神现在传承到了我们这里,我们也需要为长征注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内涵,在新时代讲好新的长征故事。

俯瞰迭部县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韩高年:】

腊子口是红军长征北上途中最后一道,也是最险要的一道关口。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如果红军拿不下腊子口,将面临三种选择:一是被迫掉头南下,重走雪山草地;二是改道西进,绕道青海,前路漫漫,吉凶未卜;三是改道东进,取道汉中,进入国民党军重兵布好的“口袋”,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些选择对红军实现北上的战略意图均极为不利。因而,突破天险腊子口是唯一的出路。夺取天险腊子口,红军打开了北上的通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阴谋。正如聂荣臻后来所说:“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