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千年古道,见证东西方文明交融。今天,在广袤的甘肃大地上,新时代的“空中丝绸之路”正焕发蓬勃活力。“十四五”期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亮点纷呈的精彩答卷,为服务国家战略、驱动区域经济发展、便利人民出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民航篇章。
“一带一路”新枢纽。丁凯 摄
固本强基,安全与服务双优并行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服务是践行初心的试金石。五年来,甘肃民航机场集团将“安全第一、平安如意”的理念深植于血脉,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落实于行动。
安全管理体系迭代升级,筑牢“防护墙”。集团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系统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构建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双重预防机制。“十四五”期间,集团累计排查整治空管保障、鸟击防范、基础设施防灾等各类问题隐患数1613项,特别是通过开展中小机场空管保障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推动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统一化。截至2025年10月底,未发生运输航空责任事故和空防安全责任事故,为高水平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服务品质迈向“精益化”,擦亮“暖心窗”。在筑牢安全底线的同时,集团以“精细化服务”为标准,深入践行“民航服务提振消费年”活动。一方面,持续优化“场景引领”的首乘服务体验,让每一位初次乘机的旅客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关怀;另一方面,不断深化“如意甘肃·乘心如意”服务品牌内涵,使其打造成为甘肃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小红帮您”服务品牌荣获CAPSE民航服务质量提升实践大赛银奖。五年来,集团圆满完成春运、“两会”、文博会、兰洽会等一系列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以卓越的服务保障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累计收获锦旗20面、表扬信133封、各类荣誉奖项41项。“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集团所属机场航班平均放行正常率达到92.01%,旅客服务满意度达到99.53分、航空公司服务满意度99.68分,安全服务水平位列西北地区前列。
一次暖心服务,一段舒心旅程。张斌 摄
枢纽赋能,构建“干支通全网联”立体航网
“十四五”是甘肃民航航线网络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集团紧紧围绕“内网活、外联畅、国际通”的发展思路,持续完善“省内成网、骨干畅通、国际通达”的航线网络体系。
骨干网络强健,国际航线突破。截至2025年底,集团累计新开客运航线59条、货运航线3条,加密客运航线38条,新增通航城市15座,累计通航城市119座(其中国际及地区18座),执行客运航线243条(其中国际及地区19条)、货运航线9条(其中国际及地区3条),合作航空公司达45家,驻场运力达到46架。数据的背后,是甘肃连接世界的能力显著增强。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加大了对西向至中西亚、中东,南向至东南亚,东向至日韩的国际航班开发力度,有力提升了全省的对外开放水平。
支线航空“血脉”畅通,省内循环“活起来”。针对甘肃地域狭长的特点,集团全力推动“支线串飞”模式,累计开通7条省内串飞航线,实现了市州与市州、机场与机场、景区与景区的互联互通,提升了全省民航运输的整体效能和便捷性,为促进省内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航空动力。
通达四方 物畅其流。曹昱 摄
兰州枢纽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2025年3月20日,是载入甘肃民航史册的一天。甘肃民航“世纪工程”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顺利实现转场投运,并创下近十年来中国民航“一夜转场”模式下单日航班保障架次的最高纪录。以此为契机,依托“干支通,全网联”试点建设,着力打造“三进三出”航班波,强化进出疆通道与中转枢纽优势,一个辐射西北、连通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航空枢纽正在崛起。
项目攻坚,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发展的“引擎”。“十四五”期间,甘肃民航机场集团以空前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5.8亿元,较“十三五”117.13亿元增长161.08%,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现全面飞跃。
干线与支线齐头并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过程贯穿了“十四五”。与此同时,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也已进入尾声,进度达96.08%;天水、陇南机场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敦煌机场试飞保障基地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平凉机场等项目也按计划稳步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共同构成了甘肃民航“一干多支”机场网络的核心骨架,全省机场的保障容量、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张博 摄
规划引领未来蓝图。在建设的同时,集团着眼长远,按照“规划引领、科学布局、控制规模、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十五五”全省民航发展规划。这份蓝图,不仅关乎机场本身,更致力于推动完善民航与公路、铁路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甘肃的长远发展蓄势储能。
产业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甘肃民航机场集团没有将自身局限于“机场运营者”的角色,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通过深化改革与产业协同,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发展新赛道。
招商引资,激活机场经济。集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合作:与中免集团开展全国机场首例“央地合作”,联合运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商业,提升旅客消费体验;与厦门翔业集团联合运营旅客过夜用房;与泛美集团共建民航职业教育培训院校,为行业储备人才。特别是与东航技术公司合作,成功完成空客A320、A330飞机的拆解项目,共建飞机存维基地,这不仅是对闲置航站楼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向航空维修制造产业链高端迈出的关键一步。
乘势而上,打造国家级飞机储存维修基地。周维峰 摄
低空经济,布局未来赛道。“十四五”末,集团迎来了通航与低空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顺利完成原属省公航旅集团的5家通航企业整合,实现了全省通航产业的平稳过渡和良好开局。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完成了G类空域划设,总面积约32.9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7.48%。设立通航与低空产业发展部,积极筹备专业运营公司,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整合全省通航资源,开展平台建设场景运营和产业投资。构建全省低空飞行服务与健康监管系统,集成空域调度、飞行服务保障、多部门协同监管、应急救援等多功能模块,推动实现“一窗申报、一网通办、一体监管”,打造智慧低空“甘肃样板”。
改革赋能,激发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截至2025年10月底,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8.79%。同时,围绕集团“11346”发展战略,谋划推动了集团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分子公司重组等13项专项改革,持续优化产权关系和管理架构,加速构建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
党建领航,铸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十四五”期间,集团党委自觉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集团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实施党建提升“八项行动”,健全“四化机制”和“1+2+3+X”工作体系,推动“同一面旗帜 同一个机场”党建品牌矩阵全面发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大力选拔使用年轻干部,中层管理人员中“80后”占比从3%提升至25%,基层管理人员中“90后”占比从0.7%提升至23.2%,干部队伍结构焕然一新。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集团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开展“举旗砺作风 护航新枢纽”主题党日活动。张斌 摄
回望“十四五”,甘肃民航机场集团管辖机场从7个增至9个,全省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突破1700万人次,敦煌、嘉峪关机场迈入百万级支线机场行列,连续两年实现扭亏为盈……这一组组数字,是集团“11346”发展战略成功实践的生动注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安全服务提质、枢纽能级跃升、全域协同发展”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奋力打造西北地区机场及临空产业综合服务标杆企业,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中展现民航担当、彰显民航作为。
甘肃从这里起飞。萧宁 摄
供稿:集团党委宣传部
初审:王艳云
复审:刘孟宇
终审:徐延海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