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七夕又名“乞巧节”,在我们甘肃,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也会举办特别的民俗文化活动,它到底有多特别?
讲者介绍
赵逵夫,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屈原学会、中国诗经学会、全国辞赋学会、《文学遗产》刊物顾问。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简牍、民俗文化的研究。出版《屈原与他的时代》《屈骚探幽》《古典文献论丛》《西和乞巧节》《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七夕文化透视》等。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曾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等多项。2000年以来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甘肃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
话民俗
乞巧的姑娘们衣着靓丽,
齐聚在乞巧点,从白天直至深夜,
用不同的歌曲在“巧娘娘”像前载歌载舞,
尽情地挥洒热情。
这样的唱巧活动会一直延续到七月初五,
期间比邻的乞巧点之间,
还要进行相互拜巧,俗称“行情”。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