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展望。叩问千年敦煌的变与不变,触摸莫高窟的熠熠光彩。

作为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和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敦煌研究院经过近8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不仅让“病患缠身”的敦煌莫高窟“转危为安”,还在文物保护过程中总结出了被广泛推广的经验和技术。莫高窟的保护,离不开一代代“莫高人”的坚守。那何为坚守?如何坚守?坚守中又该如何寻求创新?今天(9月4日)演播室我们请到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小胜。

“仰望”是对莫高精神的敬仰,也是对敦煌文化的仰慕。历经近80载的坚守耕耘,敦煌研究院从建院之初的18人,发展到如今近1300人。一批批年轻人来到敦煌、留在大漠,在老一辈精神的感召下,在代代夯实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兢兢业业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让“保护、研究、弘扬”环环相扣,带来千年敦煌新气象。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樊锦诗提出“数字敦煌”的概念。经过近30年的研究,在“数字+”助力下,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之路越来越宽,从数字展示中心投入运营到“数字敦煌”资源库开放,到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再到上线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随着时代变迁,方法、技术、手段、体系不断升级完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也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大空间。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