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的足迹 终版
指导单位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甘肃省文化厅
甘肃省文联
承办单位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
甘肃美术馆
学术主持
王界山、秦文清
总策划
关宏臣、公丕才
策展人
卜发友、 何婕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22日至9月25日
开幕时间
2018年9月22日(周六)10:00
展览地址
甘肃美术馆
邀请艺术家
(名字不分前后,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刚、马麟、王万成、王庆吉、王宏、王界山、王祖铭、王梦彤、毛志成、冯树林、刘江、许林、任真、刘恩军、许翰政、巫卫东、李文君、李伟、李宝堂、杨志印、杨国光、何祖清、沈风涛、张生进、张兴国、张宪文、陆志宏、邵灵、范子忠、金长虹、房建平、胡云鸿、柳燕、秋子、骆少军、秦文清、萧暗、曹文海、韩君、蒲源、蒙子军、蒙虎、樊威
媒体统筹
李湘玲、张皓媛、艾华、王烁彤、王生朝
支持媒体
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文化报》、《中国文艺报》、《中国消费者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甘肃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甘肃有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延安日报》、宜川电视台、雅昌艺术网、大为书画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网易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山水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圈、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网、北京画家村交易网、中国发展报道网、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北京《书画传承》、《甘肃书画》、《书画鉴赏》
前言
《易传·系辞》中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指万物成象之前的“恒道”,“形而下”则是指万物成象之后的“可道之道”。
何永生自幼挚爱绘画,经多年专业美院深造,加之完整的军人履历和对陕北的故土情怀,使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升华着自身阅历、情感及人生的境界。与其说这是他的第二故乡汇报展,不如说是他对情感和艺术旋涡式凝聚的一次爆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一步步走过的创作之路、写生之路,更是他情感和艺术理想不断深化的修行之路。经过多年锤炼,他以“形而下”的技法、语言为基础,不断探寻着以心灵参悟感知,以感知净化心灵,进而追求感而遂通天下之智、形气合一的自由与散淡。《石涛画语录》有云:“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又曰:“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虽执着于心,但不急不躁,虚静而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这便是他追求的“形而上”的大道、恒道。
正是这样一种执着和悟道的历程促成了这次展览,所谓“画为心声”,淡到极致意更浓。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大气象,还是山间村头的边角小景,无不深深透露出画者那份眷恋和情怀,诚恳而朴素!是艺术?是情感?是写真还是梦境?总之,大道无形器有形,请大家各自品味吧······
简历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先后在兰州、甘南、延安等地举办五次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国家级会堂陈列,《西岳峥嵘壮雄风》巨幅国画作品陈列在总后礼堂二楼西厅。《枣园瑞雪》巨幅国画作品陈列在总后礼堂一楼宴会厅。《泰岳晨辉》(合作)巨幅国画作品陈列在中央党校。《终南烟云》陈列在空军会议中心。《龙盘山河壮雄风》陈列在空军大楼。《朝阳》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其艺术历程及作品先后载入《中华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等大型辞书。200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出版《何永生花鸟画集》、《何永生国画作品集》、2015、2016年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大家气象-何永生作品集》和《中国画大系-何永生卷》。
画为心声得意境
——李翔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由多样、散乱、新生向整合、发展、成熟的转折时期,是个性意识、多样意识、创新意识、现代意识觉醒、活跃的时期,也就是中国画将会大发展并将走向新的辉煌的时期。在这种中国画多元并茂的时代,如何立足传统,面向未来,使中国画这一民族传统艺术瑰宝能以其独立的语言和语境在未来的发展中承载更多人文的和社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的状况,因其技法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可以说今天的画家想要自出新意是具有挑战性的。画家游走在传统与现代艺术领域之间,谁能在其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部分,并能发扬、发展之,谁就能够在今天的画坛立住脚跟。中国画要走向现代就不能与传统文化割裂,而学习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应当由表及里,从外部形态逐渐去把握内涵核心,立足于中国画本位文化核心,用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灵魂去借鉴融合西方的文化艺术,使传统的中国画艺术重新整合,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
何永生从小热爱绘画,接受过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并有多年的从戎经历,一直潜心学画,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寻自己合适的角色,不断地从传统的土壤之中汲取营养并追求适合自己的风格。何永生的绘画表现出清新蓬勃的生命气象,是一种对生命的执着追问。尤其是一些大幅作品,惯以山重水复的繁密之法立篇,画面常常被高峻的山岩、遒劲的老树、婉转的溪流和缭绕的流云所铺满,山环水绕,烟迷云遮,于有限的画幅间去努力构建一个宏大的画面空间,这一点充分显示了其“经营位置”的能力。传统绘画讲究画面布局的多变,如倪云林的空旷简约,王蒙的繁密紧凑,八大的疏朗开阔,潘天寿的势险峻峭,各个不同,各具特点。何永生的作品中,大山大水充塞画面,几欲不可透风,然空间却开阔深远。其创作渊源,一方面来自对古代传统绘画的继承,另一方面来自其多年部队生活的历练,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使创作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蓬勃的生命状态。
何永生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总是努力寻求笔墨语言的现代意识。以笔墨之迹,发性灵之情。创作中,他以大量细密的类似牛毛皴的皴擦之法作为支撑画面形象的重要元素,除了在山岩、树干、云雾等处以线条勾勒表现物象的轮廓之外,他更善于将线条分解之后隐显于纷披的皴擦点染之间,使画面的构成语言呈现出一种放松、散淡的意趣。笔墨本身所浓缩的美学规范可以追根逐缘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本结构。即笔墨中对立的美学范畴与阴阳二分、阴阳化合的哲学结构相统一,与老庄以否定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思维习惯,与禅宗所倡导的出世情怀有关。我们对笔墨的认识不仅是语言层面的,更应当是哲学层面的。因此,在物象与笔墨之间,何永生总是努力在笔墨与自性之间寻找彼此的最佳契合点。《石涛画语录》有云:“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正是这种不断的探求精神,才使何永生的绘画创作具备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画是一种上升为“道”的艺术,贵在意境的营造,它是主观感受极强,观念性、思想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何永生的作品有意识地加强了意境的营造,并不单纯地满足于物质的形似和现实的魅力诱惑,而要去追求凌驾于自然之上或超越自然的另一个深邃精神所在,从而完成对物象本身的超越和升华。他以充实丰盈的构图、貌似散淡实则紧致的笔法与墨色交融的用色所构建的山水呈现出幽远深邃的意境。王国维在其著名的《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说的是词,也完全可以用之于山水画艺术。何永生的绘画作品也大得虚实相生之妙。 笪重光《画筌》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纵观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 同时,他的画是以气胜人、以情动人,画面既有北方的苍茫、厚朴和平和,又有南方的清香、浑润,表现出南北文化底蕴的很好结合。
在多元文化正激烈冲撞的当代文化处境中,成功之路必然是一种漫长而又艰辛的跋涉,即使环境给了你所有的条件,还需要自身不断地读书,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新的题材、新的构图、新的意境,甚至新的画风注定是每个艺术家一生的课题。何永生通过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及对艺术的敏锐与执著。在把握中国画本土特色和那些形成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恒定因素的前提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所谓“画为心声”,淡到极致意更浓。何永生渐趋成熟的艺术风格恰恰反映了他内心的淡定和坚持,这一点难能可贵。我相信,通过何永生更加深入地领悟和实践,他的艺术创作将越发精进。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画展部分作品展
国展作品
△故园秋语198x98cm 2012年
△南梁记忆180x180cm 2016年
△十渡印象 240x129cm 2014年
△永远的长征路180x235cm 2014年
国家级会堂作品
△东岳晨晖6mx1.6m
(何永生主笔与孙德才、王心刚、王刚合作,李翔题款陈列于中央党校)
陈列于空军会议中心
△西域峥嵘壮雄风600cmX190cm 2013
陈列于总后礼堂二楼西厅
△霞尽天开朝日出 山高水阔九州红248cm·129cm (李翔题款)2015年
写生作品
△梁家河之春68x150cm 2018年
△天山放牧136x68 2016年
△中央大礼堂60cmX90cm2018年
△夏河记忆45cmX45cm 2012年
素描速写作品
△鞋 2015年
△梵蒂冈城 2018年
△波尔多机场 2018年
花鸟作品
△乱花丛中闻鸟声 68X138cm 2013年
红色基因 陇原情——军旅画家何永生国画作品全国巡展(兰州),2018年9月22日10:00在甘肃美术馆隆重开幕。邀请您前来参加开幕式展并莅临指导。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518号。市内乘坐金城观光公交专线至兰州水车博览园(读者大道)公交站下车步行201米;20路,25路至水车博览园站步行228米;36路,135路,140路至体育公园步行281米均可到达。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