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术刚柔相济,棍术长短间施,一招一式潇洒凌厉,脚尖一点便是飞身跳跃……9月27日,在刚刚落幕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武术比赛男子刀棍全能项目中,甘肃名将、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常志昭刀术和棍术的成绩均为第一,以总分19.626分夺得该项目冠军。
这是常志昭武术生涯首枚亚运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甘肃选手在本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这次亚运会是场意义不同的盛会,它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又是在自己家门口举办,更是意义非凡。”谈及对亚运会的感受,常志昭说,能够代表国家参加比赛,具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尤其是当国旗冉冉升起之时,耳边激荡着国歌的旋律,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常志昭从小便对武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8
岁时便开始接触这项运动,至今已有
23
年的武龄。杭州亚运会前,
他曾
多次代表中国征战世界赛场,获得世青赛、世锦赛等顶级比赛的金牌,是我国刀棍全能首位世锦赛、世界杯
“双料冠军”。
“我的父亲非常支持我练习武术,一直鼓励我成为一名武术运动员,为国争光。学习武术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教会了我爱国主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尊师重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武术精神,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常志昭说。
八岁习武,种下
“武侠梦”的种子,在常志昭持之以恒的坚持下,这颗种子茁壮成长,变成参天大树。
在
兰州大学
毕业后,
常志昭留校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在他看来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习武强身,增强体质,学习武术也可以学习
“德”
,
“
我们学习武术是习武先习德,从武术中也可以学习到尊师重教,谦虚好学的思政精神。希望
更多的学生
能够了解武术课,喜欢武术课。
”
常志昭亚运夺金背后,是技术与意志的双重考验,也是新时代甘肃省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第一”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全民健身、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系统谋划、统筹资源、培育特色,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中心,强化面向人人、人人参与的体育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教育体系,全面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同时,甘肃
省教育厅
不断
纵深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在
“五育并举”中的关键作用,把
各类校园运动会
作为深化体教融合、创新文教结合的重要抓手,作为
“以体育人、以体育心、以体育德”的教育手段,鼓励引导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经常性欣赏体育赛事,大力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激发和培养了
广大
师生奋发向上、敢于拼搏、勇攀高峰和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貌。
如今,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工作措施更加有力、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条件保障更加完善,全省教育系统形成了崇尚体育、全员参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生动局面,“三大球”和“三小球”运动项目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甘肃体教融合、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得到国家部委的肯定和表扬,高校武术、乒乓球、田径、排球、足球等高水平运动队,多次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中创出佳绩。
就在今年
7
月份,甘肃省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圆满闭幕。本届大运会共设
9
个大项
277
个小项
2367
场比赛,来自省内
46
所参赛高校的
7500
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参加,是我省教育系统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赛项目最多、历时最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了放飞梦想的舞台,也为全省学校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网友认为,常志昭作为一名老将,在国内外赛场上战绩卓著,此次参加亚运会并夺取金牌,既得益于自身出色的武术功底,也得益于甘肃学校体育教育良好的发展环境。有网友表示,取得佳绩,绝非偶然。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