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甘肃】重走西北角丨荒原今成新枢纽

来源:新华社 2023-09-24 01:50:45 浏览量:

编者按:

“白纸”添异彩,今朝展新颜。今年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获批11周年。11年来,兰州新区荒原起新城,为兰州市重振雄风再造一个增长极,成为扩大内陆开放的新窗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节点。

近年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以国家一流本科实践课程“重走西北角”为契机,在践行“四力”、大兴调研中,记录时代风云,展现陇原巨变。今年暑期,兰大学子聚焦兰州新区,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访济济人才、看火热党建、游花海绿洲,近距离聆听新时代西北大开发的脉动。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近期将陆续选登部分兰大学子的系列作品。这是系列之三——经贸篇。

一粒亚麻籽见证向西开放

在兰州新区中川北站铁路口岸上,列车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一个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整齐地摆放在站场。来自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亚麻籽集装箱也在此处卸载,并在兰州新区内进行仓储、筛选、加工,变成亚麻籽原油,运往全国各地。

走进兰州新区路港西部粮源筛选仓,映入眼帘的便是仓库里堆满的亚麻籽,“现在仓库内大概堆放了有5000多吨亚麻籽,还有一批正在运输途中,这些大多都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国家运输来的。”仓库负责人马建国说道。兰州新区中川北站铁路口岸仅2022年就进口亚麻籽油料作物5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十分之一,进口之后的亚麻籽大多会运输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进行后续的初加工与分拨工作。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甘肃省内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和全省对外开放平台功能集中区,自2015年封关运营以来,已初步发展成粮油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新业态等多元产业格局。”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周世龙介绍道。目前,区内活跃企业数量已达75家,承接亚麻籽初加工的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是综合保税区引进的首个亚麻籽加工项目。


这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外景。(镡芳辉 摄)



“我们入驻保税区之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扩大了盈利空间。”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全财说,“我们对原料进行炒制、压榨等加工,每天会用到原料150吨左右,出油率会在35%到38%之间。”在西部粮源亚麻籽油加工车间外面,一辆辆油罐车正在等待装满油后,运向精加工的企业。“我们会将原油运输给国内的封装厂或其他企业进行精加工,由他们来封装,再运送到市场上去。”马全财说。除了初加工之外,西部粮源也在建设二期精加工项目,积极谋划精加工产业链,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和附加值。

7月12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企业六盘珍坊·甘肃芳星达5万吨亚麻籽保税加工项目正式投产,每年可实现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亚麻籽50000吨,预计总收入可达3.525亿元。目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已有西部粮源、米良国际、芳星达、汇盈油脂等油脂加工企业,开展进口亚麻籽物流、仓储、筛选、分拨及保税加工原油一体化业务。“兰州新区正依托中川北站铁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平台,全力打造国内最大最优的进口亚麻籽加工分拨中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近年来,兰州新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通过常态化进口亚麻籽,让两千多年前埋下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发展中,逐渐打造出亚麻籽产业发展的新基地。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研究生;指导教师王君玲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中亚亚麻籽从这里走向全国

张雨佳

“呲——呲——”从路港西部粮源筛选仓里持续传出尖锐的声音。循声而入,此时正值午休,既看不到工作人员,也不见机器运转。“这是专业用于驱鸟的机器发出的声音。”路港西部粮源筛选仓负责人马建国解答了这个困惑。原来这个仓库里堆放着大量的亚麻籽,这可是备受小鸟和老鼠青睐的美食,所以这里不但要驱鸟还要灭鼠。

路港西部粮源筛选仓位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的中川北站。这个筛选仓是经从中亚亚麻籽到达兰州新区的第一站,亚麻籽将在这里仓储、筛选、除杂。马建国介绍道:“这些亚麻籽几乎都是从哈萨克斯坦运过来的,日卸货量一般为五千多吨,货多的时候甚至达到几万吨。” 筛选仓的工人们每天将到站货车的亚麻籽原料卸货,然后分批拉到筛选区除杂。“这些亚麻籽原料里面有草秆、灰尘一些杂质需要筛选掉。”马建国介绍说。筛选、除杂后的亚麻籽将会被装袋分包,传送出库。

在路港西部粮源筛选仓筛选完的亚麻籽,大部分会被送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里进行亚麻籽初加工。据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业务科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综保区里有三家企业负责亚麻籽初加工,甘肃省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初榨油加工企业。

在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负责人马全财刚刚摘下两只手上的劳保手套,旁边的亚麻籽榨油生产线上,两名工人正在检修机器。马全财向我们介绍道:“我们的生产线出产的是亚麻籽原油。原油销往全国,有些企业会拿去做调和油,有些企业会进行分装精炼,最后再拿到市场卖。”

其实基地中已经建好了精炼区,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投入使用,马全财说道,“我们的原油主要被下游企业用来做调和油。我们也会加工原装的精炼油。未来不久,在这里会直接加工出亚麻籽精炼油销往市场。”

亚麻籽榨油后的渣滓会被压成饼,表面光滑形似棕色土片,即亚麻籽饼。在另一个车间,亚麻籽饼堆积如山。饼堆旁的机器将一批批亚麻籽饼打包、传送到货车上。这些成袋的亚麻籽饼会被运到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畜牧业企业。马全财介绍道:“目前这些亚麻籽饼销售只作为饲料运输出去。”

保税业务科的工作人员随手从饼堆上拿起一片放到嘴里。虽然经过了榨油,但亚麻籽饼吃起来还有浓郁的亚麻籽清香。他拿着手中的亚麻籽饼说:“这些亚麻籽饼中还残留着高蛋白,如果能经过脱毒处理将会发挥更高的价值,可惜新区目前没有能做这个技术的企业。如果未来兰州新区综保区能有这样技术的企业加入,亚麻籽将会多一个“中转站”,亚麻籽的产业链还会延长。”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指导老师王君玲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行走手记:走进“荒地中的新城”

7月17日下午,我坐上从合肥飞往兰州的MU9978航班,参加学院“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两个小时后,我到达了目的地,开始了与新区这片土地的第一次接触。

乘坐出租车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专心地观察窗外的一切。很显然,这里并没有我想象中的“荒凉”,我开始为自己出发前所做的心理建设感到惭愧。也许是看出我是外地人,出租车司机与我攀谈了起来,询问我从哪里来、来新区做什么。一番闲聊之后,我不禁感叹:“新区跟我想象中太不一样了,果然不能在网上听别人说,还是眼见为实。”“很多外地人也没来过,就觉得我们这边什么也不好,对我们有刻板印象。”司机透过后视镜对我笑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些无奈。

7月18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前往兰州新区管委会,了解了新区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相关选题介绍,当天下午分组、选题确定完成后,便正式开始了采访。

走进兰州新区,让我看到和了解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人和事。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我了解到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诸多细节。在中川铁路口岸,我看到堆放得整整齐齐的货物集装箱,了解到这里的亚麻籽从遥远的中亚国家运输到这里,并在这里进行初筛选和初加工。在国际亚麻籽综合加工示范基地,甘肃西部粮源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全财向我们讲述了他励志又传奇的创业经历。在农投花卉产业基地,我第一次看到盛开在西北大地上的烂漫景象,感叹“远方西北陇上艳,飞入全国百姓家”。在夜晚的中川体育公园,我们亲身感受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活力和浪漫。在佛慈制药有限公司,我们与榜样人物面对面交谈,从他们的工作经历中窥见佛慈人始终坚守的“国药佛慈,慈心好药”的理念,也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佛慈制药这一企业的百年创新与传承。

与采访对象接触的过程中,我倾听着这座“新城”的故事,也不断发现自己。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胆怯,在接触从未了解过的领域时也能迎难而上。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对细节的捕捉不够、采访时不够熟练、对新闻点的敏感度不足等问题。在这次的西北角活动中,能够发现自身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对我来说异常珍贵。

关于新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形容就是“荒原起新城”。在新区的这些天,我所接触到的每一个当地人,都在表达对这座“新城”的爱。在他们的形容中,新区正以一种属于自己的速度发展着,充满年轻的活力,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区,它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研究生章洁;指导教师王君玲、刘晓程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