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总书记对河西走廊的瞩望 人民至上岁月好

来源:视听甘肃 2023-08-19 23:34:44 浏览量: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视察,对甘肃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极大地提振了全省上下砥砺前行、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干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500万陇原儿女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创造性地落实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河西走廊是国家向西开放、成功实施“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地段。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河西走廊边走边看,深情瞩望犹在耳畔。如今,总书记关注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等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呢,让我们通过镜头去寻找答案。今天起,本台隆重推出《总书记对河西走廊的瞩望》三集特别报道。今天播出第一集:人民至上岁月好。

百姓冷暖、群众疾苦,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变的牵挂。人民至上,实干为要。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主题教育等,深学、细悟、笃行、实干,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坚定的行动,拿出硬招实招,在新时代新征程“赶考”中交出了一份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民生答卷”。

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一老一幼”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问题。富民新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除了免费辅导班外,还设有“爱心”食堂、书法室、舞蹈室、棋牌室、手工制作室等。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2019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视察时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给老百姓办事的,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不断夯实富民兴陇的坚实基础。

在张掖市集善乐业基地,电话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耐心解答快递物流、移动通讯、就业等方面的咨询。目前,这里有80多名残障人士就业。

集多方之善,让残疾人从就业到“乐业”。在自身解决部分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张掖市集善乐业基地还以就业为抓手,整合开拓互联网就业资源,努力把更多的人介绍到东部企业去。

民生实事,事事关乎百姓冷暖,件件连着党心民心。2019年8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说,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甘肃是全国第二个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省份。打造“技能甘肃”职业教育高地,我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举措,让职教课堂不断延伸,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更加畅通。预计到2025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24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46万人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旺。富民兴陇,产业是最基础、最有力的支撑。眼下,永昌县18.7万亩紫花苜蓿二茬收割季进入尾声,各加工企业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阶段。永昌紫花苜蓿产品质量为国际行业标准一级草水平,产品远销新疆、内蒙、广东等地。

小牧草种出富民大产业,广袤田野奏出“丰收之歌”。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种植,永昌县全县饲草料年加工能力达114万吨,总产值达18.8亿元。

目前,我省各地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建设,全力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引导农户有效嵌入产业链,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立足群众“小事”,做好民生“大事”。从群众最急需、最盼望的事情入手, 我省每年承诺办好10件民生实事。从菜篮子到钱袋子,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富民产业培育,从优化教育布局到补齐医疗卫生短板,从完善基础设施到稳就业保民生……件件掷地有声,老百姓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以人民为中心,下大力气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振了人心,坚定了信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生所向定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将始终把“人民至上”理念深深根植于心,践之于行,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个“牛鼻子”,出实招求实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让陇原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甘肃台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王银军 马梅 丁建雄 李周勤 陈德强 周景峰 谢明德 崔曦 朱梦莹 张宜新

记者:杨晓磊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