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以案示警”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23-04-15 20:50:33 浏览量:

  今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国家安全为人民,国家安全靠人民。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示警”,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汇聚国家安全合力,筑牢国家安全大厦。

  警惕各种陌生电话。随着中国快递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通过电商平台购物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也为各类网络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人冒充快递客服人员,给购买人员打电话,谎称快递损坏,要给予赔付,在转账过程中却故意多转一笔钱,于是要求退回多余的钱,结果不小心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就被骗走了卡上的钱。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内容,对个人信息采取多重保护措施,加装多道“防火墙”。相关部门要及时发出警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以及验证码等。

  警惕各种假冒电话。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宣传,人民群众也提升了自我安全意识。一些骗子以此为幌子,冒充公安警察,向群众打电话,谎称其个人信息泄露被他人盗用,需要缴纳钱款才能解决,或者需要进行存单挂失,要求把钱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号”,结果被骗。这类诈骗也最容易得手,由于老百姓难以识别对方真伪,加之对自身钱财的担心,在对方的恐吓下,心里慌张,容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讲解各类花样翻新的诈骗方式,及时公布防诈骗举报电话。遇到各种类似情况,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查询,不能轻易相信骗子的电话。要让人民群众明白,公安机关绝不会网上办案,所有的办案流程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遇到情况不明,难以分辨时及时报警,向自己所在的当地警方咨询。

  警惕各类网络陷阱。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骗子抓住一些人急功近利的心态,通过网络抛出各种诱饵,从网上刷单,到网络炒股,从网络贷款,到网络期货等,通过小额利益,骗取信任,然后步步为营,加大投资力度,结果被骗。对此,相关部门要明确警示,切莫贪图蝇头小利,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勤劳致富方为正道。凡是在视频会议、共享屏幕时对方可以看到你的手机屏幕内容,会导致泄密。如果有人要求添加私人账号聊天的或有屏幕共享要求的,一定要拒绝并第一时间报警。

  网络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还是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各地各部门要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在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同时,要通过各种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提升全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各地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讲好国家安全的故事,扎实筑牢国家安全的社会根基。

记者:李萍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