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塬上同圆“脱贫梦”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帮扶村贫困户首次分红记
甘肃陇东黄土塬上,烟雨朦胧,云蒸霞蔚。记者驱车前往邓家村采访,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平整的水泥路像丝带一样蜿蜒在山腰,64座蔬菜大棚宛若云霞般飘落在马莲河畔的山谷中。
坐落在产业扶贫大棚旁边的甘肃航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彩旗飘飘,村民们扶老携幼纷纷赶来聚在这里。合作社里“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务工;你盈利,我分红”的标语映入眼帘,会议室悬挂着的“甘肃航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大会”巨幅标语显得格外醒目。今天是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以来首次分红的喜庆日子。
会上,中村镇包村干部杨维民高兴地宣布:“今天,我们相聚在合作社,隆重举行甘肃航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大会,这是我们邓家村所有贫困户的喜事、好事、盛事。”
“刘书生3360元,郑喜会1176元,王万科3208元,刘根学5040元……”邓家村村委会主任邓可杰用浓重的乡音宣读了分红金额。乡亲们激动的掌声此起彼伏。接过5040元大红色喜帖的刘根学激动地说:“这么短的时间能分上红,这是我没想到的,感谢合作社。”刘书生抢着告诉记者:“我们感谢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能分上红,是他们的功劳。”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派驻邓家村扶贫干部周军告诉记者,此次分红的股金是根据大家入股的股额,按5:3:2的比例进行的。这是蔬菜大棚投入生产的第一年,西瓜、甜瓜的产量高、市场价格好,实现了首次分红的“开门红”。虽然首次分红贫困户拿到手只有6万元,但让贫困村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给贫困户脱贫增添了信心。
记者了解到,邓家村58户贫困户,首次分红以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产业奖补资金为股额,按5:3:2的比例分红,也就是最终收益的50%给贫困户,30%用作贫困户在大棚劳务支出,剩余20%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80%的收益到了贫困户手中。
被大山环抱的宁县中村镇邓家村,是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帮扶的重点贫困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因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老百姓脱贫致富难度较大。2017年,全村仍有58户家庭未脱贫,是中村镇重点贫困村。
为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2018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针对当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蔬菜生长的特点,出资70余万元在村里选址建设了蔬菜大棚扶贫产业基地,并成立了“甘肃航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大棚股权分配给贫困户,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对大棚进行经营管理,入股合作社的家庭,包括无劳动力贫困户,按占股比例每年都可以拿到相应分红。
记者穿过蔬菜大棚群,满地都是熟好的西瓜、甜瓜和羊角蜜,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驻村干部张国宏带领村民们采摘瓜果,驻村干部李钊、黄帅一筐筐往外搬运,大棚外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瓜果在村民们精心甄选下套袋装箱。
在大棚现场组织装车的驻村干部周军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即将运往兰州、西安市场的,64座大棚第一茬的瓜果产量就达10万斤,销售额约50多万元。
70岁的村民王甲斌老汉说:“这是多少年来,村里最大的产业。一次收入这么多,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蔬菜大棚不仅让贫困户分到了红,而且让更多的村民得到了实惠。记者在与王甲斌闲聊中得知,他家里的9.5亩地全部都加入到了合作社,以前种粮食,收成好的话一亩地一年下来也就落200元,现在加入合作社一亩地给他300元,还有粮食补贴,加上合作社务工,家里的收入过万了。
为了给大棚瓜果找到销路,周军上西宁、下兰州、走西安,寻市场四处奔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瓜贩子”,“航甜六号”品牌蜜瓜被“瓜贩子”周军销售到了大都市的餐桌上。与此同时,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落实消费扶贫有关要求,由集团工会从甘肃航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订购甜瓜近4万斤,用作职工的夏季防暑降温品。
在周军从不离身的工作袋中,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沓酒店菜单,这是他为选择大棚下一季种植所做的功课。根据这些市场需求和蔬菜订单有针对性种植,以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他告诉记者:“把大棚经营好,让贫困户得实惠,带着他们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是集团给我们驻村干部下达的硬指标,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在现场记者了解到,在定点帮扶邓家村的三年来,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以党建引领夯实脱贫基础,结对子搞帮扶,领导班子分批次调研走访,帮助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扶智扶贫等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开辟脱贫致富新出路。先后投资400多万元为邓家村修建农村公路、村民健身广场和乡村活动室;为村民免费体检、送医送药;带领村民依靠技能就业和自主创业,建设电商平台,发展庭院经济,帮助农户创收增收。目前,全村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58户贫困家庭将在年内实现整体脱贫。
现场调研扶贫工作的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宁,在看到大棚瓜果长势喜人产量高,他高兴地说:“尽管集团帮扶的宁县邓家村、刘家村、政平村,帮扶效益初显,但仍然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要着眼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组织实施好合作社带动能力提升工程。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承担起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把扶贫重担扛在肩上,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如今的邓家村,泥泞小道变成了条条水泥路,村民们祖辈传下来的土窑洞也变成了砖瓦房,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有跳舞的、有健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王生朝 张剑利
编辑:岳千惠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