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色机翼划破晨曦,在金昌机场的跑道上勾勒出优美弧线时,有这样一群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通信导航员,正以无声的坚守为每一次航班起降保驾护航。他们是空中交通的“移动灯塔”,是地空联络的“无形纽带”,用专业与责任编织起航班安全运行的坚实屏障。
7时30分,通信导航员张静已身着工装,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通导机房。对于这位经验丰富的通信导航员而言,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护航航班平安起落,是镌刻在职业信条里的首要使命。她手持岗前检查单,如同精密仪器般逐项扫描设备:机柜指示灯闪烁的频率、参数跳动的细微变化、系统运行的异常声响......每一处细节都逃不过她的专业目光。在巡查内话服务器界面时,她发现了设备DDU告警显示。内话系统是地空通话的重要保障设备之一,直接影响陆空通话安全。她立即检查设备,查询告警信息提示。通过分析,判断是设备终端卡死导致,于是对终端设备进行重启检查,恢复正常后持续观察,并在值班日志上做了详细记录。
导航台站巡检是通信导航员每日的必修课。张静套上反光背心,手持对讲机,开始各导航台站巡检。从导航设备、天线到空调等附属设施,从保护区草高、场地环境到供电消防、温湿度与电磁环境,她逐项细致排查。确认所有设备运转正常后,合上记录本,迎接金昌机场第一个航班落地。
10时29分,气象台传来紧急通报:大气透射仪数据异常丢失。张静与同事立即展开故障排查。他们化身"线路侦探",从机房终端到外场设备,沿着传输线路逐段检测。最终锁定线缆氧化故障,更换后成功恢复数据。在返程途中,张静与同事分享着工作感悟:“支线机场的运行特点,要求我们多学知识、多掌握技能,我们要尽快成长为公司要求的通才”。
14时30分,张静组织班组培训,落实通导从业人员资质提升方案。同时深入剖析近期设备故障案例。“在气象外场设备处置过程中,暴露出我们对线路不熟悉的问题,导致故障排除时效性不高。”她在讲评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们要尽快建立完整的设备及线路流程图,以便遇到故障时能够做到更快更准确地排除故障。”热烈的讨论声中,一个个优化方案逐渐成型,为提升保障能力注入新动能。
夜幕降临,21时25分,随着华夏航空G54876航班腾空而起,当日保障任务圆满收官。张静与同事们总结当日设备工作情况、梳理次日工作计划,对监控系统和工作台账进行了当天的最后一次检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在金昌机场的每一个晨昏交替、风雨兼程中,无数像张静这样的通导人默默坚守。他们与冰冷的设备对话,同复杂的线路较劲,用永不松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守护着每一次云端之旅的平安。这份没有聚光灯的事业,正是由千万个平凡日夜的坚守,铸就了民航安全的钢铁长城。
通讯员:张静
编辑:张玉芝
初审:王生朝
复审:刘孟宇
终审:徐延海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