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嘉峪关市坚持“有黑必打、有腐必查、有伞必挖”原则,持续加大线索排查、案件查办、追责问责力度,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嘉峪关市积极发动广大市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挖伞破网”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自律自查,检视自己是否涉黑涉恶,排查“生活圈”是否有涉黑涉恶人员,发现问题主动向组织报告。以落实“领导责任和无涉黑涉恶问题承诺”为抓手,督促各单位各部门深入开展日常摸排与集中排查,不定期组织专项排查与综治排查,从中寻疑点、找线索、挖根源。
同时,嘉峪关市深入分析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坐大成势的成因和根源,精准界定了“保护伞”的15种类型。聚焦重点问题、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紧盯小额信贷公司等背后的“套路贷”问题,紧盯建设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商贸集市、客货运营等涉黑涉恶问题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紧盯容易滋生“黄、赌、毒”问题的娱乐会所、棋牌室、洗浴城等重点场所,持续深入开展摸排。嘉峪关市纪委监委将发现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特别是“挖伞破网”工作纳入2019年巡察工作重点,通过对全市17个部门和单位、9个社区、7个村开展定向巡察、机动巡察,为打掉“保护伞”、撕破“关系网”发挥精准导向作用。
此外,嘉峪关市还组织召开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挖伞破网”工作推进会,对“挖伞破网”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推进。强化公、检、法协调联动,健全完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线索快速移送、研判、处置和反馈等制度。注重发现和查处在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体责任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正“不愿打、不敢打、不真打”问题,力求做到对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关系网”没有查清楚的绝不放过。
【扫黑除恶进行时】严格依法办案精准打击黑恶
陇南法院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对涉黑涉恶案件要主动加强与政法委、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审判前沟通,严格依法办案,精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今年5月21日,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两起涉恶案件进行会商座谈。陇南中院院长马剑勇语气坚定,“要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由市、县(区)政法委、公安、检察院、法院共同参加的案件会商制度,完善了横向、纵向信息沟通机制,进一步形成了打击黑恶势力的合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陇南市两级法院以动真格、敢碰硬、扫彻底的决心,不断强化各项措施,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压态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陇南市两级法院严格坚持法定标准,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依法从严惩处黑恶势力犯罪,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截至目前,陇南全市法院尚未受理涉黑社会性质案件,已受理的案件均属于恶势力犯罪案件和“村霸”案件。从收结案情况看,全市法院共受理起诉的涉恶势力犯罪案件13件73人,其中指控恶势力48人,犯罪集团案件1件6人,结案9件39人,结案率为69.23%,认定恶势力犯罪4案15人。剩余未结4件涉恶案件已按照省上统一安排,定于近期集中进行公开宣判。
陇南市两级法院认真开展涉黑恶犯罪线索排查核查、线索移送和无涉黑恶犯罪线索的承诺工作。深入推进“打伞破网”,对所办理的案件按照线索排摸内容逐案排查,并对已审结的案件“回头看”“一案三查”,深挖黑恶线索和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和关系网。
截至目前,陇南全市法院共排查出7件涉恶犯罪线索,经移送公安机关核查,其中宕昌县法院移交的3件涉黑恶犯罪线索,经核查3名嫌疑人已被逮捕;武都区、徽县、文县、康县法院各排查出1件线索,已分别移交相关部门,正在核查中。全市法院共收到举报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10件,已按规定移送市、县(区)扫黑办进行处理,已核查5件;共收到省、市交办核查线索12件,已核查11件。
公开审理、公开宣判案件、进学校、进企业……陇南市法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社会各界表明扫黑除恶的坚强决心。
为了营造人人喊打黑恶势力的浓厚氛围,全市法院及基层法庭,多次组织人员开展集中宣传,共张贴悬挂条幅、电子宣传标语7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设置举报箱30余个,全面宣传了扫黑除恶工作的政治意义、打击范围和举报途径。陇南法院把宣传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点对点、面对面的向群众宣传,深入基层收集涉黑涉恶犯罪线索。
陇南法院还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与法院党建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党员干警的带头模范作用,在线索排摸、案件审理、司法宣传等工作中,党员干警坚守一线,充分发挥了模范表率作用,提升了全体干警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责任担当,对开展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张文博 朱婕
编辑:岳千惠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163920